博客

RSS

🇨🇦 加拿大楼市机会满满,但首购族更倾向“慢慢来”

💡 尽管房价趋稳、利率下降,大多数首次购房者仍计划12至24个月内才出手

随着利率下降、房价回落、房源增多,加拿大楼市正在重新为首次购房者打开大门。然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选择的增多,也让很多年轻人缺乏“立刻入市”的紧迫感,反而选择先观望一阵再行动。

根据Royal LePage委托Burson公司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加拿大有13%的成年人正在为他们的首套房积极准备,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完成购买。其中,少部分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出手,但绝大多数(82%)则打算在12至24个月内入市。

在购房准备阶段上,超过一半(51%)的首次购房者表示,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哪些社区的房价在可承受范围内;49%正在浏览线上房源;19%已经开始实地看房;另有19%已经联系了房地产经纪。

Royal LePage总裁Phil Soper表示:“目前利率趋势下行,房价在许多城市已经趋稳,部分地区甚至略有回调,为首次置业创造了不错的机会,尤其是在多伦多和温哥华这样高价市场。不过,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让一些买家选择暂缓,比如美加贸易关系等因素。毕竟买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大家都希望在最有把握的时候再行动。”

他补充说:“也有不少人选择等待,希望能抓到更好的入市时机。考虑到加拿大央行今年仍可能继续降息,那些暂时不急着买房的年轻人,会更倾向于先积累储蓄,规划资金,等到时机成熟再出手。”


📊 调查中的一些有趣发现

  • 超过一半(53%)的首次购房者计划支付至少20%的首付款;而39%的人表示自己无法达到这一比例,需要购买贷款保险。

  • 42%的首次购房者表示,他们在选房时最优先考虑的是社区环境,而不是离公司远近;另有33%的人则更倾向于选择离工作地点方便的房子。

  • Royal LePage专业人士指出,对首次购房者而言,房屋“拎包入住”的状态,是除了价格以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 家庭经济支持仍是首次购房的重要力量

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买家依然希望依靠家庭的经济支持来完成首付,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条件。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1%)的首次购房者表示不会得到任何经济援助,而有41%的人表示会得到家人的资助。

Soper解释道:“尽管市场的负担能力在过去一年有所改善,但很多首次购房者仍依赖家庭资金支持。财富的代际转移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父母希望孩子也能像他们当年一样,通过拥有房产来实现长期的财务安全和稳定生活。对于一些人来说,家庭援助可能就是他们能否从租房者变为业主的关键差别。”

“当然,也有不少年轻人无法获得这样的帮助,他们只能采取更有创意、但也更艰难的方式来存钱。有些人推迟结婚或生孩子,只为优先买房;有些人减少消费、延后独立生活,甚至继续和父母同住来攒首付。虽然这些做法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规划,但这也揭示了一个现实: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有无家庭经济支持,往往决定了年轻人能否成功跨入房地产的大门。”


* 此次调查由Burson通过Leger Opinion线上问卷完成,共覆盖2500名加拿大成年人,时间为2025年8月4日至8月9日。样本在年龄、性别及地区方面均进行了比例控制,以确保具有全国代表性。

Read

🇨🇦 政治紧张促使加拿大人抛售美国房产

多数计划将资金回流加拿大房地产市场

在美国政治局势日益动荡、加美两国经济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在美国拥有住宅物业的加拿大人正在考虑出售房产,或已经出手。

根据Royal LePage委托Burson公司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超过一半(54%)在美国拥有房产的加拿大人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出售房产。其中,高达62%的人将“当前美国政府的政策环境”视为主要原因。另有33%的人表示出售动机源于个人或财务方面的考虑,5%的人则提到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如飓风、洪水和山火——也促使他们决定退出美国市场。

Royal LePag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 Soper表示:“美国目前的政治分化正促使许多加拿大人重新思考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资金去向。多年来,加拿大人一直是美国住宅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外国买家群体之一。如果他们集中抛售,将对南部热门地区的区域经济带来明显影响。”

他补充说:“与来自中国等其他国家的富裕买家不同,加拿大人通常不会只把房子当作投资,而是真正住在社区里、参与当地生活——他们在当地购物、外出就餐、做志愿者、甚至加入pickleball(匹克球)俱乐部。像佛罗里达、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这样的地区,如果加拿大屋主撤资,每年可能损失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活动和数以千计的常住居民。”

在过去一年内已经卖出美国房产的加拿大人中,44%表示出售原因与美国当前政府政策有关,27%出于个人原因,22%则是因为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Soper补充道:“并不是每一次出售都是出于政治动机。对很多人来说,这是生活阶段的改变——从调整理财目标,到希望投资离家更近的地方。有些人发现,美国房产的维护与距离带来了负担,而边境政策的不确定性更让人感到焦虑。过去,加拿大人开车南下度假几乎不假思索,如今这种无障碍的‘邻里旅行’似乎不再那么理所当然。”


🏡 加拿大人计划将资金回流本国房地产市场

近年来,美国对加征收关税的威胁不断,引发了加拿大国内的“Buy Canadian(支持国货)”浪潮——从消费者倾向购买本国制造产品,到企业优先与本地伙伴合作。这一趋势如今也延伸到了房地产领域。

调查显示,几乎三分之一(3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将出售美国房产所得资金重新投资于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这一做法被视为对国内楼市信心的强化。

Soper表示:“如今各行各业的加拿大人都越来越倾向于支持本地企业,购买本国商品,并投资自己的社区。这种心态同样体现在房地产领域。许多出售美国房产的屋主选择把资金带回国内,有的投资度假物业,有的投向主要住宅市场——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对加拿大经济的信心,也有助于巩固国家长期的经济稳定与发展。”

Read

🏡 2025年解锁房屋净值:让“砖头”帮你赚钱的5种聪明方式

买房几年后才发现,原来最大的一笔“存款”,可能就在你家墙里。😏
渥太华的房价一直稳中有升,如今利率又开始往下降,不少屋主都在问:

“我这套房值钱了,那这些钱能干嘛?”

别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在2025年优雅地“薅”出你家的隐藏财富💰。


💡什么是“房屋净值”(Home Equity)?

简单说,它就是你房子的市场价减去你还欠的贷款。

举个例子👇
你的房子现在值65万刀,贷款还剩35万刀,那你就有30万刀的净值。

很多人其实都没意识到,自己这几年房子涨了多少——尤其是那些疫情前买房的朋友们。


🪙如何把“纸面财富”变成真金白银?

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

1️⃣ 重新贷款(Refinance)
就是用一笔新贷款顶掉旧贷款,同时多贷一点,把多出来的部分变成现金。

适合人群:

  • 想还信用卡或学贷的

  • 想大修房子、供孩子上学的

  • 想投资点别的项目的

2️⃣ 房屋净值信贷额度(HELOC)
可以理解为“房子信用卡”,随用随取、利息还超低。

适合人群:

  • 手头紧要应急的

  • 分阶段装修的

  • 想“备而不用”、需要时再借的


💰2025年最聪明的5种用法

利率降了,房价稳了,现在正是动用净值的好时机:

① 还高息债
用房贷利率(比如5%)去顶掉信用卡20%的利息,分分钟帮你省下一台iPhone 16 Pro的钱📱。

② 装修升级
改善居住体验、提升房价,尤其是做节能升级,还能拿政府补贴,一举三得。

③ 帮孩子付首付
现在不少爸妈都靠“以房养娃”,用自家房产净值帮孩子买第一套房,或做担保人。

④ 投资房产/创业
让“死钱”变成会下蛋的鹅,投向出租房或副业创业项目。

⑤ 应对人生变动
无论是离婚、退休、创业,净值都能帮你渡过过渡期,堪称“人生缓冲基金”。


🏦 2025年贷款机构看重什么?

放贷方一般会看以下几条:

  • 信用分别太低(建议700+更稳)

  • 收入要稳定

  • 净值最好在20%以上(申请HELOC最低标准)

  • 负债比别太高

就算信用有过“翻车”,也别慌,现在还有很多“非传统贷款机构”愿意谈,只要你有净值,就有机会。

Read

☀️ 夏天不靠空调也能凉:那些“穷得明白”的降温神技

每到夏天,大家都在和高温battle,开空调虽然爽,但电费账单一来就想哭。🥵
其实,不靠空调也能凉快,而且更环保、更省钱——以下几招,真·实测有效👇


💨 调好风扇方向

很多人不知道吊扇其实是能“反着吹”的!
夏天要让它逆时针转,这样才能把凉风往下吹。
冬天再顺时针吹,把暖空气压下来。
一句话:风向调反了,风都白吹。😂


🪟 阻隔热空气入侵

白天热得跟烤箱一样的时候,记得关窗拉帘
太阳最毒的时段千万别让阳光直射进来。
可以选那种浅色遮光帘,白的、米的,别整个黑的,不然你家就成“太阳能蓄热炉”了。

晚上气温低了再开窗通风,效果倍儿棒。


🚪 内门打开,让风自由流动

家里有吊扇或循环扇的话,记得开着门让空气流通,别让冷气“堵”在一个房间里。


🛏 晚上睡觉不出汗秘籍

  • 换成纯棉床单,透气又吸汗;

  • 晚上如果外面比屋里凉,就开窗!

  • 拿个热水袋装冷水,抱脚边降温神器💧;

  • 住地下室的朋友,请享受天然“地库空调”;

  • 把厚地毯卷起来,木地板和瓷砖凉得很;

真不行就去商场蹭空调吧,顺便薅杯星巴克冰拿铁🧊。

Read

家里抗不抗打?极端天气一来才知道真相

今年这天气,是不是有点离谱?
不是暴雨封门、就是高温爆表,偶尔来个山火灰预警,整个加拿大都快变成自然灾害连续剧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我家又不是山洞,还能被天气欺负?
兄弟姐妹们,醒醒吧!
不是你家脆,是气候变了。现在的极端天气,那是真的谁都不讲武德。

在这种局面下,保护房子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了,是“你必须”的级别。
毕竟,风一刮、雨一冲、树一倒,一年存下来的房贷就白还了,还可能全家搬去酒店住上几周,鸡飞狗跳。

今天这篇,咱就来点硬核又接地气的干货,教你从屋顶到地下室、从窗户到后院,一步步把房子打造成抗风防雨、抵火防涝的铠甲战士。


第一招:屋顶不抗打,住户全跟着遭殃

屋顶这玩意儿,平时你可能根本不会抬头看它一眼,但一旦出事,基本都是大事。

定期检查:别偷懒,每年至少检查两次,有没有松动的瓦片、破损的边缘、年久失修的胶条。修不好,下次暴雨你家就成水帘洞。

加固结构:尤其是在风大的地方,可以考虑加装飓风夹 (Hurricane Clips)或者屋顶拉带,把屋顶牢牢扣在墙体上,不然大风一吹,就上演真人版“屋顶飞了”。

清理排水系统:天沟和落水管别再让它积满枯叶了,一旦堵住,雨水就会反渗进屋里——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哭着吸水的日子谁懂啊。


第二招:窗户不是摆设,得真抗得住风

别看窗户看起来挺牢靠,实则是暴风雨里的软柿子。风一猛、树枝一飞,直接就破防了。

加装防风百叶窗:尤其是地下室或临街面,遇上风暴可以迅速关闭,比拿胶带封窗高效N倍。

升级抗冲击玻璃:虽然贵点,但是真打起来,比普通玻璃靠谱太多,能挡住飞来横祸。

密封边框:别让水从缝里偷跑,简单一条防水胶条或门窗挡风雨条(Weatherstripping),省下的维修费你都能去旅游了。

小提示:家里常备一卷工业塑料布,真遇到窗户破了还能临时封一下,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三招:地下室防水,别让它变水帘洞

暴雨+地下室=灾难现场。要想住得安心,防水措施得安排上。

安装集水泵(Sump Pump):电源要有备用电池,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能第一时间把水抽出去才叫靠谱。

堵裂缝:用防水密封胶把地板和墙壁上的细小裂缝封死,别等水进来了才想起补救。

设备抬高:热水器、洗衣机、电源插座都抬高至少几十公分,别放地面,水一淹就报废,心疼都来不及。

专业建议:备一个除湿机,湿气重的季节也能让你家不长蘑菇。


第四招:户外空间也要能打,不能只靠颜值

谁说后院和露台只负责美?关键时刻它们也是护家战士的一员。

固定家具:风一大,花园椅直接能飞两条街,不固定的桌椅、花盆、烧烤炉都可能变成飞天武器。

木头表面防水处理:用防水漆给屋后供休息的木制平台、围栏穿上一层“雨衣”,不然遇水发霉、腐烂,最后只能拆了重来。

修剪树枝:家门口那棵树你平时爱得不行,但它的树枝一旦砸你窗户你就笑不出来了。定期修剪,别等它来个高空暴击。


第五招:全家总动员,准备方案要实打实

不是每次极端天气都有时间让你收拾,提前准备才是正解。

应急包:手电筒、备用电池、瓶装水、速食、医药箱,通通打包放好,随时能拎就走。

保险别忘了看:不是每份房屋保险都包洪水、火灾、暴风雪,别以为你买了保险就无敌,认真读清楚条款才靠谱。

撤离路线提前定:家里人都得知道哪里是最近的避难点、哪条路不容易堵车,别到时候“你以为我知道,他以为你知道,结果谁都不知道”。


最后碎碎念:

说到底,极端天气现在不是偶尔发疯,而是常态运行。
与其每次被天气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如提前把房子安排到位。

你防的是大自然,但守住的,是家人平安。
房子不是只用来住的,而是你的堡垒、你的底气、你的安全感。

从今天起,不做天气来了全靠祈祷的苦命人,
我们要做的是那个笑着看风雨、撑伞不湿衣的生活玩家。

毕竟这个世界太卷了,
连天气都开始打工模式,你的房子也得跟上进度了。

Read

🎯 第一次买房,别踩这些坑!小白买房避雷指南上线了!

第一次买房,别说你,连钢铁直男都能突然变成抠门精,左算右算生怕一步错步步错。但现实是——一不小心,还是容易掉坑里。
今天就来给大家捋一捋,新手买房最容易犯的七个错误,外加避坑锦囊,让你少花冤枉钱,不做韭菜户主!


💸 误区1:没搞定贷款预批,盲冲瞎看房

很多人刚开始看房时,热情高涨、勇往直前,结果看到心动房源时才发现……预算不够。这时候,不仅人尴尬,连中介都替你难过。

避坑指南:先搞定贷款预批
赶紧去找个靠谱的贷款顾问,做个预批流程,知道你到底能贷款多少。这样你出offer的时候底气也更足,不容易被秒杀。


💰 误区2:只存首付,忘了还有一堆隐藏费用

首付确实是大头,但谁告诉你买房就只花首付的?忘了还有过户费、房检费、律师费、物业税、搬家、维修、家居、WiFi……房子到手了,钱包也见底了。

避坑指南:制定全家桶预算计划
除了首付,再留出房价的2%-5%做各种隐身消费。建议把买房预算表做得像旅行攻略一样详细,什么都提前预演一遍。


📍 误区3:看房只看房,忽略地段

我真的太喜欢这厨房了!卧室好大好亮!——等等,楼下那家夜店你知道吗?地铁站离你家要走20分钟你清楚吗?
房子能改,地段不能搬!这是所有买过房的人用血泪换来的真理。

避坑指南:地段决定一切,别只看眼前颜值
看看学区、交通、治安、附近有没有超市医院公园……最好白天黑夜都去踩点,别最后住进来才发现原来是个夜生活重灾区。


🔍 误区4:为了抢房跳过房屋检查

有些买家觉得我先抢到再说,房检都省了,结果后面查出来房子有霉、有裂、有漏水,修下来一堆钱,直接把装修预算掏空。

避坑指南:房屋检查必须安排上!
请专业房检师帮你查查结构、电路、暖气、屋顶这些隐身bug。这不只是买房流程的一环,更是你省钱的最后一道防线。


🔮 误区5:只看现在,不想未来

今天是二人世界,明年可能三口之家,五年后可能变成远程办公党。很多人买房只看现在,住几年后空间不够、功能不合,搬家又伤神又伤钱。

避坑指南:买房请带上未来镜
你打算生娃吗?想养宠物吗?会不会转行远程办公?请用5年10年视角来选房,别让房子劝你分手。


🏦 误区6:对贷款一无所知,只知道30年固定

你以为房贷只有一种,其实市面上五花八门——浮动利率、可变利率、混合型、短期低息……选错了,可能每月多掏几百刀。

避坑指南:认真研究你的贷款菜单
找个专业的mortgage broker(贷款中介),请他像点菜一样,给你分析哪种适合你,利率低不低,能不能提前还,别一口气签30年错到底。


🏃‍♂️ 误区7:一冲动全乱了,结果后悔莫及

有些人刚开始看房3天,就一头热下offer;还有人看了10分钟就觉得就是它了!结果入住才发现——不香了。

避坑指南:冷静冷静再冷静
别被抢offer的氛围搞得焦虑。记住:合适的房子是等出来的,不是抢出来的!
你不是在买个煎饼果子,是在买一个未来十年的生活空间。


🧭 最后总结一句话:

买房这事,不怕你慢,就怕你瞎快。
踩过的坑别人已经替你踩过了,你只需要走条避坑路线。只要你准备充分、信息到位,第一次买房也能不迷路。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上车,咱们专业团队从贷款预批到选房谈判,全程带飞,保姆级服务,欢迎随时来撩!

Read

🏡 春天不整活,夏天住不了!开小屋前你得知道的“回魂大法”全在这了!

春天一来,阳光升温,草地返青,是不是你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奔向那个久违的湖边小屋,解锁今年的度假模式?

维多利亚日长周末马上就到,作为加拿大人默认的“夏天上线通知”,各路屋主们早已准备好钥匙、清洁剂,还有满满一车的生活物资,准备重新打开属于自己的summer base camp!

但等一下,真正的“躺平”之前,咱们还有几步操作要安排上。要是你的小屋冬天几个月没人管,现在就得认真检查一下有没有被风吹雨打、动物霸占,或者水管冻裂,提前处理到位,才能安心躺椅子上刷剧晒太阳!


🔧 01:出发前,先在线搞定这几件事

别一头热就冲去湖边,真正的高手,都是还没出发就已经开始动手。以下是提前准备清单:

  • 联系电力公司、燃气、网络、水务,提前恢复服务

  • 如果你之前暂停了垃圾收运、供水、油箱补给,是时候重新预约了

  • 壁炉、烟囱、化粪池这些也要提前安排检查或清洁,别等冒烟了才慌

  • 顺手翻一下保险:小屋本身、船只、拖车、ATV……确认都在保期内,别拖到最后一天

  • 打包开屋“生存包”:钥匙🗝️、工具🔧、清洁用品🧽、手电筒、灯泡、电池、驱虫剂一样都不能少!不然临时跑镇上买东西=耽误享受美好生活


🕵️ 02:到地儿后,先“围观”一圈现场

一进门别急着摆椅子、点蚊香,先来一波场地勘察!

  • 房顶有没有瓦片飞走、树枝砸出洞、排水口堵了

  • 墙面/阳台有没有发霉、起皮、掉漆或小动物乱入

  • 窗户破没破?门锁好不好?有没有松动或进水

进屋后第一件事:开窗通风,赶走一整个冬天的陈味!
顺便查查有没有霉斑、小动物粪便、墙角异味这些“惊喜礼包”。

一旦发现严重损坏,别硬撑,立马联系保险公司报案处理!


🚿⚡ 03:恢复水电这事得谨慎来

水方面:

  • 检查水管有没有因为冬天上冻裂开

  • 把秋天断掉的管子接回去

  • 慢慢开启主水阀,注意水压、漏水、异响

  • 别忘了换滤芯、加热器加水这些小细节

电方面:

  • 检查电表、外部电线有无老化或掉落

  • 确保一切正常后,打开总闸

  • 房间一个个地测灯、插座、电器有没有通电

温馨提示:如果你家的水源是打井水或湖水,可能还需要专业人士来“捣鼓”一番。


🌿 04:户外区域也得安排上夏日造型改造

外面也要打扮打扮,才能美美迎接烧烤季!

  • 清扫草坪、落叶、乱枝,修剪灌木,排查老树枝有没有“头顶杀”

  • 检查露台、码头木板有没有松动或发霉,钉子扎不扎脚

  • 把户外桌椅擦一擦,看看有没有生锈/坏掉

  • BBQ、火炉也别忘了清灰保养,准备战斗

  • 皮划艇、桨板、独木舟都拿出来查查裂缝和发霉情况

  • 救生衣、船桨、防晒伞统统安排上线,别开场就翻船!

👉 想氛围感拉满?加点花草灯光,仪式感直接起飞!


🧯 05:备齐“低调但重要”的生活保障品

坐下前,别忘了最后一波小细节!

  • 烟雾报警器和一氧化碳探测器换新电池

  • 如果有中央空调,换下滤网,清新整夏

  • 检查灭火器有没有过期

  • 急救包补货!创可贴、止痛片、驱蚊液全都得安排!


🧘‍♀️ 最后一条:

开小屋虽说是件快乐事儿,但前期准备做得好不好,决定了你是“度假生活爽翻天”,还是“露营体验家暴风哭泣”。

收好这份回魂大法,再翻翻2025年最新版的皇家地产度假屋市场报告,看看今年哪片湖边地段更香,说不定还能再搞个“副本小屋”!

🏕️ Summer mode loading…你准备好了吗?

Read

🏡【房子不只是家,还是提款机?】——高利率时代,用房屋净值搞定人生大事!

在加拿大,房子从来都不只是“住的地方”这么简单——它还是不少人手里最稳的“硬通货”。别看现在利率飞天遁地,加拿大的房价依旧坚挺。所以很多房主开始动起脑筋:要不,把房屋净值盘活一下,来搞点大事,比如装修升级、送娃上学、合并负债,甚至投个资搞个副业,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话说回来,高利率时代“出手要谨慎”,别一不小心就变成“月供战神”,一入房贷深似海!

🙋‍♀️啥是房屋净值?

简单说,房屋净值 = 你房子的市价 - 你还没还完的贷款余额。房价涨、贷款少,你的“净值”就越来越多,慢慢就能变成你手上的“可支配资产”。

📌如何把房屋净值变现?三大招数了解一下:


💡1. 房屋净值信贷额度(HELOC)

俗称“随借随还款神器”,有点像家门口的ATM,批下来后想用就用,不想动它就先放着。

✅ 优点:

  • 只需还利息,省钱省心

  • 灵活提款,想用多少用多少

  • 利率通常比信用卡低不少

⚠️ 缺点:

  • 利率浮动,说涨就涨,心脏不强慎入

  • 金融机构可能根据市场收紧额度,不是你想借多少就能借多少


💡2. 把房贷重做(Mortgage Refinancing)

把原来的房贷“砍掉重练”,顺手多贷点现金出来,等于直接把净值换成真金白银。

✅ 优点:

  • 比起信用卡贷款利率香多了

  • 可能还能顺便谈个更划算的房贷条款

⚠️ 缺点:

  • 可能要付提前还贷罚金

  • 要重新走一次贷款流程,材料多如山

  • 新利率一锁就锁,变动空间小


💡3. 二次抵押贷款(Second Mortgage)

简单粗暴:在原来房贷上,再加一笔新的贷款,直接整一笔现金进账。

✅ 优点:

  • 一次性拿到一大笔钱

  • 有固定利率的选项,适合怕变动的选手

⚠️ 缺点:

  • 利率比首贷高

  • 每月多了一笔还款,压力叠满


🧐现在是动房屋净值的好时机吗?

现在利率“高高在上”,全赖加拿大央行为了打压通胀不手软,借钱成本跟“攀岩”似的直线上升。

不过也有好消息——不少经济学家在预测,2025年底有可能开始降息。如果你不是“火烧眉毛”的刚需,那可以考虑“再等等”,观望一下市场走向。

当然了,如果你现在正被高利率信用卡压得喘不过气,合理利用房屋净值来合并债务,说不定也是种解脱。


🔚最后的友情提示

无论你是要搞装修、搞教育,还是搞投资,动用房屋净值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别让“梦想照进现实”,最后变成“还款照进噩梦”。


如果你还在纠结该怎么选、哪种方式更适合你,欢迎随时找我聊聊,毕竟,房子咱们熟!

Read

2025年房贷续约潮:1/10房主考虑缩小房型、搬家或出租部分房屋

🔍 超过一半的加拿大房贷持有者预计续约后月供将上涨!

2025年,加拿大将有超过100万笔房贷迎来续约。尽管近几个月利率一直在下降,但不少借款人仍然在为即将到来的月供上涨做好心理准备,对一些家庭来说,这次调整甚至可能是“史诗级”挑战。

📊 Royal LePage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 57% 的续约房主预计月供会增加(其中 35% 认为增幅不大,22% 预计涨幅较大)。

  • 25% 认为月供基本不变(波动在 $100 以内)。

  • 15% 反而觉得续约后月供会减少。

💬 Royal LePage总裁兼CEO Phil Soper 表示: “疫情后的房贷续约潮中,许多加拿大人避免了‘卖房求生’的最坏情况,主要得益于就业市场的稳定和持续下降的利率。但对部分房主来说,月供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给家庭财务带来了额外压力。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开始寻求降低月供的方法,比如延长还款年限,这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缓冲’策略。”

🏠 面对续约后月供上涨的房主,81% 认为这将带来经济压力

  • 47% 觉得会有一定压力,但还能应对

  • 34% 直言压力山大,生活开销要重新规划

11% 的人考虑搬家,10% 计划缩小房型,10% 想出租房屋补贴房贷

尽管续约后月供普遍上涨,但大多数房主并不打算做出重大生活调整。6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为了省房贷而改变居住安排。

📍 各地差异

  • 魁省最“佛系”,78% 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调整居住方式。

  • 阿尔伯塔省最激进,只有 53% 选择维持现状。

🛠 但也有部分人开始另谋出路

  • 11% 考虑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地区

  • 10% 计划换更小的房子,减少开支

  • 10% 选择出租部分房屋,以租金补贴月供

📌(受访者可多选)


贷款市场风向突变:浮动利率房贷人气回暖!

随着利率下行,浮动利率房贷再度成为“香饽饽”。调查显示:

  • 66% 的续约房主计划选择固定利率贷款(低于目前持有固定利率房贷的 75%)。

  • 29% 计划选择浮动利率贷款(高于目前 24% 的持有比例)。

💡 其中,固定利率房贷持有者的选择变化明显:

  • 20% 计划从固定利率转向浮动利率

  • 76% 仍然倾向于续约固定利率房贷

💡 浮动利率持有者的选择:

  • 61% 计划继续选择浮动利率

  • 37% 计划改投固定利率怀抱

📉 Soper 补充道: “自去年夏天以来,加拿大央行已累计降息 200 个基点,推动浮动利率房贷同步下降。对于想要减少月供加速还清本金的房主来说,浮动利率贷款在当前环境下变得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市场预期今年可能还会继续降息。”

“最终,加拿大人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财务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贷款产品。”

Read

2025年房屋验收指南:买家卖家必看!

房屋验收是房地产交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让买卖双方对房屋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在2025年这个市场瞬息万变的年代,验收环节比以往更关键。不管你是人生第一次买房,还是准备挂牌出售,提前做好功课,能让整个交易过程更顺利。


为什么2025年的房屋验收更重要?

加拿大房地产市场依然内卷严重,部分地区需求高企,同时新法规频出。房屋验收不仅是买卖双方保持透明的重要保障,还直接影响贷款审批和潜在维修成本,避免交易中的“惊喜”。

🔍 对于买家来说:

  • 及时发现**结构、电力、管道、暖通(HVAC)**等潜在问题,避免买房后踩坑。

  • 可作为议价利器,要求卖方降价或维修。

  • 部分贷款机构要求验收报告作为贷款审批条件。

🏠 对于卖家来说:

  • 提前发现可能影响交易的问题,有时间做预防性维修。

  • 增强买家信任感,提高成交概率。

  • 如果房屋状况优秀,可支持更有竞争力的挂牌价


2025年验收重点区域

随着建筑规范调整、极端天气增多、能效标准升级,验收重点也有所变化,以下几大方面尤为关键:

🔥 节能与保温 —— 由于能源费用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买家优先考虑节能房屋,政府还有额外补贴。

🏗 结构安全 —— 极端天气频发,验收时重点关注地基稳固性、屋顶耐用度、外墙防护能力

💨 暖通与管道系统 —— 老旧管道和暖通设备可能需要升级,维修费用不低,买家需提前评估。

📡 智能家居功能 —— 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子配备智能安防、自动控制系统,验收时要确保其功能正常、兼容性良好。


买家如何准备房屋验收?

👀 全程跟进 —— 亲自到场,不仅能随时提问,还能更直观了解房屋状况。

📜 了解历史改造 —— 确保所有改造都符合建筑法规,并且有完整记录。

💰 预留维修预算 —— 即使是**“拎包入住”**的房子,也可能有一些小问题,提前规划好资金。


卖家如何准备房屋验收?

🔧 提前修修补补 —— 水龙头漏水、门窗密封老化、烟雾报警器失效……这些小问题最好提前处理,别等买家来挑刺。

🚪 确保检查无阻碍 —— 验收员需要查看阁楼、地下室、电箱、暖通系统等,别让杂物挡住通道。

📂 提供相关文件 —— 最近的维修记录、改造许可、设备发票等,能帮助证明房屋状况合规。


贷款经纪在验收环节的作用

房屋验收结果可能直接影响贷款审批,尤其是如果发现重大问题时,Mortgage Brokers Ottawa可以帮助买家:

📌 应对贷款机构的额外要求,如果房屋验收需要进一步维修,提供解决方案。

📌 寻找额外融资选项,如果需要追加预算进行房屋升级。

📌 提供建议,是否应重新谈判房价,或考虑其他贷款产品。


无论是买房还是卖房,提前准备房屋验收,能让2025年的交易过程更加顺畅。了解关键检查领域,并与专业人士合作,比如贷款经纪,能帮助你在整个过程中游刃有余。如果你对房贷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Mortgage Brokers Ottawa,让你的房屋梦想更进一步!

Read

加拿大央行连续第六次降息,关键贷款利率降至3.0%

2025年首个官宣:加拿大央行再降25个基点!

1月29日,加拿大央行在2025年的首次利率决议中宣布,将隔夜拆借利率目标下调25个基点3.0%,这是自2024年6月以来连续第六次降息。

在刚刚过去的12月,加拿大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相比11月的1.9%进一步回落,再次低于央行设定的2%通胀目标。央行在声明中指出,较低的利率正在推动家庭支出增长,预计经济将逐步回暖,而通胀也将保持在目标区间。但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冲突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可能会扰乱经济稳定

“如果贸易战长期持续并影响广泛,加拿大的经济活动将受到严重打击。同时,更高的进口商品成本将直接推高通胀。” 加拿大央行行长Tiff Macklem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税让经济变得低效,生产和收入都会受到影响,而货币政策无法抵消这一影响。我们的作用是帮助经济调整。好在通胀已回归2%的目标区间,我们能更好地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关税阴影下,利率走势不明朗

对购房者来说,利率降低无疑是个好消息,意味着贷款成本减少,购房能力提升。但在美国即将实施的关税威胁下,未来的利率走向和整体经济前景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随着春季房市即将启动,贸易战的影响无疑成为加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加拿大央行再次降息,这将进一步提高购房者的贷款能力,同时让即将续约的房贷持有者受益。此次降息恰逢春季房市开启之际,预计未来几周市场活动将更加活跃。”皇家地产(Royal LePag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 Soper表示,“但美国政府不断释放的关税威胁,给央行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不确定性。不仅关税的力度和范围存在悬念,加拿大的应对方式也是未知数。”

Soper补充道:“我们认为,央行的关注重点可能会从‘抗击通胀’转向‘避免经济衰退’。如果因贸易战导致经济下行,短期内可能会进一步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尽管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贸易冲突的冲击,但如果经济陷入困境,市场活跃度仍可能受到影响。”


2024年秋季两次“大手笔”降息刺激房市复苏

2024年秋季的两次超大幅度降息让加拿大房市在年底迎来了一波活跃期。根据最新的皇家地产房价调查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加拿大全国房屋均价同比上涨3.8%,达到81.96万加元。不过,从季度环比来看,涨幅仅为0.5%,说明市场虽回暖,但房价增长仍较为平稳。

展望2025年,Royal LePage预计全国房价将继续上涨,因为较低的贷款成本将促使更多买家入市。

📅 央行下一次利率决议将在2025年3月12日公布。

Read

加拿大圣诞传统,了解一下!

Sinck Tuck | 努纳武特:极地风情的冬至狂欢

在努纳武特和其他加拿大北部地区,因纽特人会庆祝一个叫Sinck Tuck的节日。这场冬至庆祝活动很有野生气质:主菜包括驯鹿肉、生鱼片、海豹肉,再配上传统舞蹈和交换礼物。总之,这个节日就是在寒冷的北极圈,吃最野的肉,跳最嗨的舞!


Réveillon | 魁北克:一顿从平安夜吃到圣诞早晨的大餐

在魁北克,Réveillon是圣诞季的重头戏!这场午夜大餐从平安夜开始,直接吃到圣诞节早晨,妥妥的吃货版通宵局。标志性的菜品包括猪脚炖汤(Ragoût aux pattes de cochons)和肉派(Tourtière)。魁北克人民的信条很简单:过节就得吃好喝好,没有美食,节日就是在划水!


鸡骨糖 | 新不伦瑞克:小粉糖藏着大惊喜

新不伦瑞克的节日传统竟然是一种叫鸡骨糖(Chicken Bones)的甜点。别被名字吓到,它其实是粉红色的肉桂糖果,里面还有一层巧克力夹心。这款甜点自1885年就开始风靡当地,过节不来点鸡骨糖,就好像圣诞树没挂彩灯,少了点仪式感!


Masked Mummers | 纽芬兰:街头神秘嘉宾的派对

纽芬兰的圣诞季少不了Masked Mummers的身影。这些戴面具的神秘嘉宾会在街头制造各种噪音,还会闯进家里讨要点心。如果你能猜出面具后面是谁,他就得乖乖揭下面具,还不能再捣乱了。纽芬兰的圣诞习俗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猜谜游戏,输了还能拿点心。


Boxing Day | 加拿大版的购物狂欢

12月26日,加拿大迎来Boxing Day,这一天基本可以翻译成买买买节。无论是商场还是网上,折扣都低到让你怀疑人生。购物狂们往往一大早就在商店门口排队,手速慢一秒,想买的全没了。这一天的宗旨就是:不管圣诞礼物多满意,总会有更划算的好东西等着你!


看完这些传统,有没有觉得加拿大的圣诞节既接地气又多元?无论是野生风的冬至派对,还是满街“猜面具”的互动游戏,加拿大人把每一种习俗都玩出了自己的特色。下次和朋友聊起圣诞,不妨甩出这些冷知识,顺便计划一场“美食+狂欢”的节日之旅!

Read
The trademarks REALTOR®, REALTORS®, and the REALTOR® logo are controlled by The 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 (CREA) and identify real estate professionals who are member’s of CREA. The trademarks MLS®, Multiple Listing Service® and the associated logos are owned by CREA and identify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provided by real estate professionals who are members of CREA. Used under license.